发现、选拔与培养少年大学生之探究——黄华昌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9326

  我国超常儿童有二百万之多,这是我国人才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超常教育是指突破常规的教育模式,采用超越一般教育过程的一种方法。一个学生天赋很好,如果不实施超常教育,可能会丧失智力优势。
临川一中正是本着这一精神,从1981年起,在发现、选拔与培养智力超常儿童的工作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因而饮誉全国。

  一、从不同类型的学生中,物色对象,发现“苗子”

  19年来,临川一中为全国11所高等院校输送了44名少年大学生。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是,思维敏捷,兴趣广泛,记忆力好,想象丰富。他们自学能力强,求知欲旺盛,愿意思考事物的关联,不愿意接受太多的帮助,更加难得的是奋斗目标明确,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

  我们对他们在原校(小学到初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考察,发现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全能冒尖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基础扎实,成绩优异,兴趣广泛,知识全面。以1986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万正华为代表。他从小聪慧超人,课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的求知需要。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同年级同学之冠。初中升高中,他名列全县榜首,高中两年,全年级次次夺冠。读高一时,他参加全国中学数学、化学竞赛,均获省二等奖。他按时作息,从不起早摸黑,吃得饱,睡得香,精力充沛,愉快轻松。他爱好全面:篮球、足球、扑克、象棋,样样都会;演相声,变魔术,件件像样。各科作业均在课堂或自习时间完成,无需加班加点。

  2、争强好胜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性格外向,好说好动,不甘寂寞,不甘落后。以198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的罗菊花为代表。她是一个农村姑娘,有一股天生的虎劲,言行举止象一个男孩。学科考试或体育比赛,她都要争个输赢。她特别喜欢钻牛角尖,打破沙锅问到底。高中第一次考试成绩不太好,男同学讥笑她:“女生嘛,在初中还可以逞逞强,到了高中就靠边了。”她听了很不服气,针锋相对地顶嘴:“别看扁了人,走着瞧!”后来,她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少年班。

  以上两种类型的学生,其表现和成绩都十分显眼,既易于发现,也便于物色。

  3、调皮淘气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秉赋才能拔尖,自控能力较差。以1986年考入浙江大学少年班的李小勇为代表。小学期间,他从不安分守己,上课时这里动一下,那里捅一拳,老师只好把他编在几个女生中间,“夹”着他坐,才迫使他规矩了一些。下了课,他更加无拘无束,打打闹闹,追逐嬉戏,精力过剩。上了初中后,仍然“顽”性不改,一有闹事打架,总少不了他。在学习上,看起来颇“懒”,做数学作业不愿分步解题,写个答案就拉倒。但他的接受能力特别强,脑子也十分机灵,老师一讲就懂,懂了就不愿再听,作业经常依靠心算,直接得出答案,懒得分步列算式。学习上善于抓住关键,概念清楚,理解能力强,所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4、能力潜在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开始并不冒尖,中途也起伏不定,但存在巨大的潜力,一旦奋起,便扶摇直上,并表现出十分出色的“冲刺力”,以至一举成功。以1984年考入科大少年班的潘少卿为代表。他在小学两次跳级,上初中时成绩一直平平,在班上徘徊于前15名左右。升入高中,他酷好课外阅读,涉猎甚广,尤爱古典文学,科幻小说,他思维敏捷,课堂上每当老师提出一些难度很大,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时,别人面面相觑,他却对答如流,而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以上两种类型的学生其表现和成绩开始并不显眼,不易发现,尤以前者淘气,极易引起老师反感,造成漏选。

  5、潜心苦读型

  这类学生的特点是:具有一定智力条件,但更多的是“以勤为径”、“以苦作舟”。以1982年最早考入科大的涂平可、刘中青为代表,他们性格内向,成熟较早,学习态度一贯认真,自觉性强,无需老师和家长督促检查。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表现出不寻常的坚定性和持久性。

  这一种类型的学生,其表现和成绩较为显眼,易于发现,但是他没有惊人之举,老师往往会担心他们成不了“大气候”,常常不被认为是超常培养的“苗子”。

  以上是我们已经向大学输送的44名少年大学生的分类。实践证明,选拔“苗子”是首要问题,选拔时不仅着眼于现有成绩,更要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潜力,要把那些智力超常,抱负远大,意志坚强,有后劲的“苗子”选拔出来,我们的做法是—关键在于抓住三个字:

  “早”,即早期发现,早期培养,从初三抓起。

  “众”,即集众人的智慧和见识,不仅老师抓,学校抓,而且家长和社会上人人争当伯乐。

  “细”,即细心挑选。挑选办法有三:①从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去选,建立超常儿童档案,记录其课内外活动情况及其成绩,从中考察他们的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观察力,注意力,创造力等。②从第二课堂和学科竞赛中去选。第二课堂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场所,也是一条容易发现与便于物色“苗子”的良好渠道,各学科竞赛是一种检阅和鉴别学生是不是“苗子”的好形式,历年来,我们输送的少年大学生80%以上是经过学科竞赛的考验而确定的。③从向学生家长和原学校了解中去选。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发展过程了解最细,原在学校对学生教育时间长,对学生了解得多。如果我们在选苗过程中发生争议,常向他们求教。如1983年考入科大的詹荣星,原是湖南乡初中毕业的,升学总分刚达到重点中学录取线,其中英语才12分,进临川一中后,英语当然跟不上,思想很苦闷,多次要求转到湖南中学去。选苗时,他是一个有争议的对象,班主任邱清瑞老师专程到其家里和原学校了解,与他们共同分析詹荣星的思想动态,最后得出结论:他大有潜力可挖,是个有培养价值的好“苗子”。英语跟不上,是初中师资素质问题,也是暂时现象,如果加强“营养”,引导得法,很快会赶上,我们便毫不犹豫地把他列为选苗对象。

  二、处理好培养尖子与面向多数的关系,精心培养“苗子”

  如何处理好培养尖子与面向多数的关系,我们曾出现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培养尖子与面向多数是对立的,抓尖子必然影响抓多数。因此,他们主张全力抓多数,否则,就要违背党的教育方针;另一种意见认为培养尖子与面向多数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两者互相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既要数以亿计的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同时又需要一定数量的杰出的科技人才,两者缺一不可。临川素有才子之乡的美誉,自宋至清的历次科举廷试中,临川有706人考中进士,尤以北宋的王安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明朝的汤显祖享有“东方莎士比亚”的美誉;晏殊、晏几道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是我国医学方面一部妇产科杰作。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中国文学史》有五位主编,游国恩、肖涤非便是其中的两位;饶毓泰是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等等。这样一摆,老师们的思想豁然开朗,一致表示,在抓好面向多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抓一抓培养尖子,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于是,在作了一些必要准备后,在条件成熟的1981年,我们开始了这项工作。1982年我校被中国科大录取少年大学生4名,一炮打响。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选好“苗子”后,不仅要敢于培养,更要善于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课内从严:“尖子”学生在一所学校里毕竟是极少数。不可能构成一个教学班,因此,在抓好面向多数的同时,对“尖子”实行因材施教,从严从难,就十分必要了。首先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双基”,切忌好高骛远,一步登天;其次是适当运用“三题”:预习时另给训练思维灵敏度的“思考题”,复习时布置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考试时增添检查综合能力的“附加题”。这样,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吃饱”、“吃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课外超前:“尖子”比正常的高中生所需要的学习时间要缩短一年,几年来,我们对“尖子”生都采取了超前训练的措施。怎么“超”法?①让“尖子”生提前自学,老师提示自学方法,进行必要的辅导和检查。②专题讲课,讲清教材来龙去脉,指点解题思路。③举办讲座,任课老师为“尖子”生举办专题讲座,进行系统训练。④插班听课,让他们插入高三毕业班听课,以加快自学速度,提高自学效率。

  分类培养:对全能冒尖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独创性,引导他们在“学有特色”上下工夫;对争强好胜型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思维的坚定性,引导他们在“持之以恒”上下工夫;对调皮淘气型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引导他们在“自重自控”上下工夫;对能力潜在型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引导他们在“钻研探究”上下工夫;对苦心潜读型的学生,着重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引导他们在“高速高效”上下工夫。

  授“法”重“能”:对一般学生,我们都提倡授“法”重“能”,对“尖子”生的培育,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授“法”,即传授“学法”,主要是思维的方法,治学的方法,自学的方法等等,重点在于自学的方法。重“能”,即注重能力,主要是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操作能力,自控能力,等等。诸种能力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如果说,传授知识是给学生授以“黄金”,那么,传授“学法”,注重“能力”,便是给学生授以“点金术”。

  三、对超常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既要发挥他智力因素的优势,又必须重视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来自专家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即使学生智商很高,很有天赋,如果早期教育没有搞好,尤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没有打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超常教育,就有可能是拔苗助长,没有好的效果。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并以思维力为核心是人脑活动的操作系统,非智力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性格、进取精神等等,是人脑活动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给操作系统提供动力,规定方向,调节速度,情感可以转化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驱力;意志的坚定,可以促进学生的进取性,帮助学生披荆斩棘,勇攀高峰;优良的品性,可以加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大凡任何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都必须经过大脑的活动;人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注意发展智力因素的同时,要十分注意超常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对于开展超常教育尤为重要。据我所掌握的资料,许多超常儿童,他们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能力,他们的成功都与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家庭是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不可替代的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神童的摇篮。

  超常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几个少年大学生,关键是研究和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教育的效率。这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