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体验活动
创建时间:2023-06-22   浏览量:8092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习俗,6月15日,我校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在本班教室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家长积极参与下,开展包粽子、缝制香囊等活动。

 

 

 

 

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亲身体验了传统食物的制作过程,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生们在包粽子、缝制香囊的过程中,互相帮助、交流经验,共同完成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食物的独特魅力,进一步体验了端午节的氛围,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我们也将注重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其在欣赏、学习和传承中不断成长。

 

 

【温馨提示】

端午佳节的到来,多地都会进行赛龙舟、挂艾叶等活动,也会进食粽子、茶叶蛋、打糕、喝雄黄酒等。端午进入梅雨汛期,暑气加湿气容易对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等带来影响,所以过节期间安全问题要特别注意:

(一)观看赛龙舟活动,务必保证自身安全。牢记防溺水“六不一会”: 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要学会基本的自救自护技能。

(二)端午佳节,合理饮食。少吃高热量、容易上火、不易消化的食品,少喝冷饮、多吃蔬果,不暴饮暴食、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三)外出游玩、走亲访友、往返学校时,注意交通安全,遵守道路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过马路时注意来往车辆,不在马路上并行、逆行、横穿、追逐打闹等,不乘坐无牌无证的机动车、三轮车等无安全保障的车辆,保证出行安全。

 

【知识链接】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

端午节习俗

端午习俗内容丰富多彩,有拜神祭祖、祭龙、龙舟竞渡、采草药、制凉茶、打午时水、悬艾叶、菖蒲、蒜头、洗浴兰汤、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打马球、射柳、画额、挂钟馗像、贴五毒图等等。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这些习俗围绕着祭龙、祈福攘灾等形式展开,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端午节食俗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如吃五黄、吃龙舟饭、吃面扇子、吃艾草糕、吃艾糍、吃十二红、吃打糕、吃煎堆、吃茶蛋、吃大蒜蛋、吃五毒饼、饮菖蒲酒雄黄酒、喝午时茶等等。这些食俗的传承,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供稿:政教处            编审:梁 杰

摄影:李奇寿、董春宇等  设计:刘新华

审核:饶礼喜            监制:修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