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临川一中教师 梅泰和
没有一种回忆让我们这么刻骨铭心;
没有一种情愫可以表达我们对红土地的眷恋之情。
----题记
2003年10月6日,晴空万里,金风送爽。这天,临川七里岗知青队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在七里岗乡政府会议室隆重召开。当年知青队队长、团支书,现任中共抚州市委常委、临川区委书记黄牡香代表当年插队知青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会后,到会的市、区、乡领导,各界嘉宾和当年的知青队员们一起在乡政府大院植下了一片“知青林”。那66株枝繁叶茂的桂花树,象征着当年66名知青队员依然扎根在七里岗,生命之花将在这充满青春激情的红土地上永远飘香……
休息时间,队员们情不自禁涌向当年居住过的木屋,它的院前已经长成一排排青松杨柳。如今,土墙依旧、老井依旧、笑脸依旧,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一个个温馨的日子。昔日飘落的风风雨雨,挥洒的粒粒汗水和着咸湿的红土芳香,让我们找回了珍藏的记忆,从生命的源头去回溯人生的青春之旅。
1973年11月16日,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为了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号召,我受命带领临川一中(原上顿渡中学)16名应届初中毕业生,毅然打起背包,投入了上山下乡的洪流。时任临川一中校长黄华昌率全校师生在操场上列队为我们送行。时任县委书记叶学龄等领导同志也亲自到学校和我们握手道别。大街上爆竹喧天,万民空巷,整个县城都沸腾起来了。首长的嘱咐,师长的叮咛和热烈的欢送场面教我们至今记忆犹新。
当天,到达七里岗以后,我们被安置在公社职工宿舍暂住。入夜,伴着昏暗的灯光,潮湿的竹床,蚊虫的叮咬,“天晴一块铜,下雨一包脓”的七里岗似乎就在我们年轻美好的梦幻中抹上几丝阴影。但是,在那沸腾的岁月里,信念就是一种动力,有信念的人生就象朝阳一般充满了朝气和活力。青春的信念,犹如地表下运动着的岩浆,经过岁月风云的洗礼之后,总有喷涌而出的时刻。于是,大家鼓起劲头,在老农的带领下,收割油菜、烧窑制砖、冬种春耕、挥汗如雨。当然,这一切还只是艰苦磨难的开始。我们曾经吟唱过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大风歌》,也高呼过“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战斗口号,我们就决心用血泪汗水来实践自己的诺言。
冬去春来,岁月轮回,一年一年的耕耘使我们饱尝了劳动的艰辛。看看我们肩膀上的血泡,那是烧窑挑砖的印记;瞧瞧手掌上的老茧,那是劳动汗水的凝聚;望望脚上蚂蝗的血迹,插秧耘禾教人刻骨铭心;抓抓身上蚊虫叮咬的疱点,也不知有多少个夜晚是坐待到天明……但是,回忆起那些身心与大自然交融的日子,我们依然充满了感激。春播的时候,是老农带头卷起裤腿跳入冰凉刺骨的冷水;夏收的时候,是老农赤膊露身,顶着炎炎烈日,高高扬起了手中的禾穗;秋收的时候,又是老农披星戴月挑着谷担归;冬种的时候,还是老农早起的吆喝赶走了我们浑身的疲惫。应该说,正是老农们的善良、真挚、艰苦、朴实,视知青如儿女,才使大家深深感受到知青队这个大家庭的温馨。
一个人一旦经历了磨难和坎坷,必然会对人生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所以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这种磨难,当然不仅是肉体或精神上的负重,更多的是灵魂超脱或涅槃带来的阵痛,令人足以刻骨铭心的那种绵绵回忆。的确,我们把痛苦当作一种营养,去浇灌坚韧和执着,才打造了进取的人生。
日月经年,光阴如水。蓦然回首几年的插队生活,我们饱尝艰辛、经历痛苦,但更多的是收获。
首先,艰苦磨练提高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稚嫩的肩膀渐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宿舍是自己烧砖盖起来的,水井是自己挑灯夜战挖出来的,蔬菜瓜果是自己动手种出来的,粮食也是自己在一茬一茬的汗水中收获的。实践告诉我们,劳动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没有经历风雨磨难人生,就无法领略人生的全部滋味。书本知识也只有和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才有真正的价值。那时为了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我们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办起了弹簧厂。下放第二年,队里的工分值便上升到1.30元,在当地算是上游的收入了。于是,许多知青从不同的地方要求来七里岗插队,知青一下增至66人,一个队变成了两个队。在港东村的一片荒丘上,我们又安顿了一个新家。在公社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在地县知青办的关心帮助下,我们队的生产、生活搞得红红火火,多次评上了省地县的先进单位。
其次,艰苦磨难使我们的思想逐渐趋于成熟。生活使我们深深懂得,只有耕耘,才有收获。谁也无法体会我们承受的苦楚和煎熬,有时候,坚持是痛苦的;谁也无法理喻我们的抉择、固守和执着,有时候,坚持是寂寞的;但,伴随踏平坎坷的豪迈,且行且吟的潇洒,应该说,坚持还是美丽的。所以,几年的插队生活, 我们至今不悔。你看,岁月轮回,季节转换,耕云播雨,使我们记住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远离城市喧嚣,远离名利金钱诱惑的知青们,在默默的耕耘中,思想特别清纯,生活是那般安静和惬意。那种成熟的淡泊,滤尽了虚伪、浅薄、浮躁和轻信等人性的杂质,就象金秋田野上的谷穗,知青们展现出一种丰盈充实的纯洁之美。“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那艰苦的生活孕育了我们成熟的思想、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品格。是那一套套生命成长的程序,让我们转变了思想,磨练了意志,懂得了人生的真谛。
再次,通过劳动锻炼,我们与农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老农们言传身教,不畏艰苦,体贴儿女,诚实憨厚的品格深深感染着知青。我们所在地的农民群众也是那么慷慨热情,队里缺什么,他们就给什么,甚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也乐意献出来交给知青队去耕耘。每每望着他们嵌着山川般的额头,看着他们粗糙黝黑的皮肤,瞧着他们支撑生活的宽阔的肩膀,我们就读懂了生命的真谛。生活使我们真正领悟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离开了人民,离开了土地,任何生命之花都将憔悴。所以,每当生活的困扰袭来,我们推开窗户,仰望蓝天星月,俯瞰大地,便从芬芳甘甜的泥土气息中找到了宁静和慰藉,心中便充满了对万物的感恩,继而又扬起人生的风帆,满怀信心走向新的征程。
当然,知青下乡也为农村带去了文化知识和新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和老农一起试验新品种,和农民一起娱乐、嬉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力。那年月,我们青春无瑕,快乐人生。有人说“快乐即成功”,这是充满阳光的人生哲学。经历了青春的快乐,我们对此深信不疑。
实践证明,成功者大都经过苦难的煎熬。过去,是坚强的信念支撑着知青的灵魂,走过了壮丽人生。如今,知青们都到了“知天命”的年龄,生活还是在昭示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真理。从知青队走出了工人、知识分子、国家干部、教师、医师,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境由心造”,不管是在什么岗位上,如果能在沉浮人世和身外遭遇中保持一定距离,我们都将得到生命的超越与宁静,生命就会变得充实。今天,我们相聚在一起,要说还有什么感慨,那就是当年因为党和政府给了我们一次上山下乡的锻炼机会,才打造了我们快乐的青春、进取的人生。我们真的要感谢母校师长,感谢老农,感谢那沸腾的岁月和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