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精神的年代——喻志勇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5281

  光阴荏苒。屈指算来,毕业后离开母校已近二十个年头了。

  我的高中时光是在临川一中度过的。在生命的长河中,短暂的高中几年,只是一段小插曲,然而对于我来讲,这段小插曲却是歌声如虹,经久不息……。

  准确的说,我是从升入高中时开始迈出离开乡村的步伐。临川一中,这四个字,在我初中时代就如雷贯耳,极富吸引力。我的家乡虽在农村,但在父兄的灌输和引导下,在乡镇中学上初中的我很早就有考入临川一中的愿望,初中毕业时,分数虽超过师范录取线,我也毫不犹豫地填报了临川一中。

  我记得那是80年代初期的一个阳光明媚、风清气爽的夏秋的清晨,第一次走进临川一中这个神圣学堂的我,心里充满的是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稚气未脱、生性好玩的我在离开家门的岁月里,居然没有太多对家乡和父母的眷恋,这是当年连父母也觉得奇怪的事。也许是农村和县城的差别使对一切都好奇的我觉得生活充满新鲜的魅力。我开始对看小说和打球越来越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高中的学业远没有初中那么轻松,在这个满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子的赛跑中,不进则退是基本规律。于是,面对贪玩和学业的冲突,我有时会觉得迷茫无措。
母校总是在许多不经意的时候显示出她与众不同的魅力。当年一位老师的话至今令我振憾:“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业,一个学生不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不对自己的愿望执着,他将难成大器。”从那时开始,专注和执着这几个字就深深地嵌入我的脑海之中。我渐渐注意到,就象“润物无声”的春雨,学校从各个方面都在悄然无声的营造一种专注学业、执着人生追求的校园氛围。多年以后,我个人把它看作母校的一种精神,一种激励学子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执着精神。

  在母校读书的那几年,正是母校成就和声誉进入一个新高峰的几年。现在回想起来,母校在教书育人、发展管理等各方面确实独树一帜、富有成效。每年高考前夕,学校的宣传栏会整齐地贴满各类大学的学校简介和招生简章,每个新学年伊始,宣传栏中又会出现上届毕业生录取各种大学的情况,这对于诸多莘莘学子来讲,充满吸引力。同时,学校还经常召开各类报告会,请一些学校毕业的成功校友来校演讲,激发学生们奋发努力的激情。“你的目标是上大学”,学校无时不在渲染这种气氛。学校的管理严格,课程安排紧凑。老师们敬业精神非常强,自习时间都会坚持辅导,对一些题目的讲解细致深入,不厌其烦。进入毕业班后,老师们更是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对教学的专注和执着深深打动着我们,我清楚地记得,有些老师病了还继续为我们上课辅导。前不久,我和一个外地朋友谈及母校这个话题,我对他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年其实老师们比我们学生更辛苦。

  一所好的学校给予他们学生的不仅仅是学业上的帮助,和许多同学有同感,母校所倡导的执着精神仍象当年一样,一直激励着我专注自己的事业,执着自己的追求,无论在顺境还是失意的时候都能坚持不断打拼。

  生存论有一种观点,人的生存活动往往会更加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而轻视甚而忽略生活的反思和启迪。回想起当年的学子生涯,在体会艰苦求学经历的同时,我会很自然地感受到母校在思想和精神上所赐予我的食粮。当年,全国上下都把高考看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千千万万的家庭和学子们特别是我们这一代农村学子们都把高考视为“鱼跃龙门”的机会。作为高考的幸运儿,现在想来,当年在实现“挤过独木桥”和“跃过龙门”愿望的同时,我兼得一种精神的收获,而且这种精神收获受益无穷,享用终生。

  正如秦观的词:“桃芳香、李花香。浅白深红,一一斗新妆。”五十年格物泽人,母校桃李满天。在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捷报频传的同时,母校的建设与发展这些年也步伐加快,年年上台阶,我们为母校今天的成就与辉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并在心里永远为母校祝福。

  时光倥偬。离开母校近二十年,当年的记忆依然清晰,那种感恩的情结也始终没有减弱。在母校五十周年建校庆典之际,我不禁想起一首《执着》的歌词:

  不管时空怎么转变,
  世界怎么改变,
  你的爱总在我心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