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情深——万腾驰
创建时间:2022-08-15   浏览量:8369

  对于母校,内心深处总有一种难解的情结,学生时代的记忆依然是色彩斑斓般的醉人,历久弥深。不说别的,单是校园内外的景象早已牢牢地定格在脑海深处;可亲可敬的老师们慈祥而忙碌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浮动……,母校既给了我们知识营养又给了我们学习的快乐,母校就是我们青少年时代的“寻梦园”。

  二十四年前,我考入临川一中就读高中。当时尧祥明老师做班主任,执教物理课程。那时他很年轻,写得一手漂亮字体,解题速度很快,但我并不怎么习惯;班级人多,都是各校升上来的优秀学生,因此常常羞于举手发问。当时尧老师就住教学楼旁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的下层,偶尔我也会主动去求教,他会很仔细地再讲解一遍,直到我明白为止。时间匆匆,不久尧老师被外派进修了,换了年纪较大、深度近视、头发花白的邹常仁老师任班主任,执教英语课程。邹老师对我们关心倍致,大小事情都要求得很仔细,也比较严格,打扫卫生生活细节之类都亲自上阵指教。他当班主任期间我们班风严谨、秩序井然,我也从年龄偏小、不够成熟的少年学生变得渐渐明白事理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我们班英语基础一般,我更是没有经过“正规”学习:换了几个学校,英语都不重视,到上高中早已“云里雾里”了。邹老师教我们英语费尽心机,他彻底抛开了高中教材,为我们度身订做“特色”教材,从初一年级课程开始,重新教我们单词、语法、纠正错误发音。经过三年艰辛努力,我们班英语高考成绩普遍大有提高,我也以85分的高考成绩顺利结束了难忘的中学时代。这三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使我终身受益,也倍增了搞好学习的勇气,回想到此,真是无限感怀、无限感激!

  记忆中临川一中学习风气非常浓厚,教学工作抓得非常严谨,老师们个个朝气蓬勃,认真负责,经常不辞辛苦、不图回报地加班加点地工作,对成绩落后的同学单独辅导,对成绩良好的学生又是“快马加鞭”地督促。华宇桢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语文课上得精彩、生动,人也和蔼可亲。当时我喜欢写点东西给《赣东报社》之类,华老师给了我诸多的指点和鼓励,因此更加喜欢上他的课了,考入工科院校后,高中时期打下的语文基础使我能够得心应手地参与大学文化社团的组建工作。高中三年(我们是首届高中读三年,数理化各科老师给我们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升入大学后,无论是高等数学、理论物理、普通化学还是其它专业基础课我都能从容应对,这无疑得益于母校的老师们。

  八十年代初,文革结束不久,改革开放刚刚起步,国家在教育方面虽然高度重视,但投入的资源还不充足,师生们生活条件普遍艰苦.临川一中当时没有足够像样的宿舍,记得学校礼堂都住满了学生,因此学校一开大会,黄华昌校长就站在一个露天水泥乒乓球台上讲话.文教体育设施也比较简陋,缺少正规的球场,足球当然就更没得踢了.好在有一个池塘,跑道就围绕着它而设置,我们内心也很满意的了.食堂一样很拥挤,一到开饭时常常围得水泄不通.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老师们教学和学生们求知的热情。

  临川一中作为全省知名的重点学校,有着优良的教学传统,高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但高考升学压力一样非常巨大.黄校长作为一位有魄力、能激人向上的领导,常用“千军万马涌向独木桥”来形容当时竞争的激烈程度,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尽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学校在素质教育和文体活动方面依然气氛活跃,教学大楼走廊上常有各式各样的智力题、兴趣题,还会邀请师大的老师们作一些专题讲座。为了舒缓紧张的学习压力,学校提倡长跑和晨练,老师们还教给我们提高睡眠深度和质量的方法。为了锻炼身体,我常常天蒙蒙亮就起床,脚绑沙袋,一跑就是四五公里,回到住处,长辈们还没有起床呢。这种锻炼曾使我获得校运会5000M跑第五名的成绩。校园里锻炼气氛也很浓厚,每晚九、十点钟总能看见同学们在跑步、练单双杆。 当然,同学们挑灯夜读、熄灯了还在思考交流的情景就更是触目可见了。

  近十年来,我因工作变动和承办企业,业务工作和社会工作较为繁忙,少与母校联络,但关心之情从未磨灭。最近,我因受聘于著名的蛇口育才教育集团任某职,又有机会接触教育部门了。为此,我特意查找母校网站,得知母校在尧校长的领导下越办越精彩,条件也越来越得到改善,校友们在国内外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都有不俗的表现,真是由衷地感奋和骄傲!“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胜旧人”。衷心祝愿“才子之乡”的菁英母校继续前进,广与国内外一流学校来往交流,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英才,为家乡争得更多的荣誉。